
親餵母奶 從追奶到斷奶經驗分享 (上)
目前我的寶寶已經快兩歲了,趁我還記得的時候來經驗分享一下整個餵母奶的過程。
產前搬家很混亂所以沒有參加任何媽媽教室,看了影片也覺得餵母奶不難,在完全沒有做功課的情況下就生了,生完後護士問我要餵母奶嗎?我說對。然後回到房間不久才發現寶寶 不會自己吸奶!然後她哭了!啊啊啊~怎麼辦?(經驗值零的超級新手爸媽)

最妙的是產後還呼呼大睡,被護士小姐嚴格規定要設鬧鐘,最久每三個小時要抱寶寶來餵母乳一次。
第二天寶寶哭得更厲害了,來醫院探望我們的婆婆說寶寶肚子餓壞了,看起來應該是沒吃飽!出院後去到母乳哺育的診間,護士們是直接當場請我餵母奶,脫光寶寶測量餵奶前後的體重,可以得到非常準確的數字,那時候測量出來寶寶實際喝進肚子的奶量非常少,這下急壞我們了!
接著又是因為寶寶黃疸指數偏高,所以讓我們更擔心奶量不夠,最後只好給了配方奶,月子期間就是這樣擠奶、餵奶、加配方奶、檢查黃疸指數,把我們累壞了!那段時間什麼會發奶的方法都試了,媽媽茶、還有一天加起來要吞十三顆的奶薊與葫蘆巴子 發奶膠囊(下圖那兩罐綠色的)以及所有查得到的發奶食物……..

很多媽媽都是產後很辛苦的追奶,我自己就是其中一個,加上沒做好功課,所以拼了命的擠奶,也擠不出什麼,上圖就是兩邊加起來擠了超過四十分鐘的產量,真的是讓人好崩潰啊!沒奶的時候會更緊張,會想補配方奶讓寶寶吃飽,補了之後就更沒奶,惡性循環,媽媽的產後憂鬱真的會更嚴重! 幸運的是,最後身邊的朋友救了我,聽了她們的建議後,我收起擠奶器不再管數字,24 小時全親餵,專注在餵奶姿勢與寶寶含奶的練習,寶寶餓了就餵奶,最後我成功的追上足夠供應寶寶需求的奶量,歐~不,應該說是寶寶自己追奶成功的。
囉唆了一大堆,重點來了,從這些慘痛經驗裡,我們學會了好多新手媽媽餵母奶必懂的重要知識,如果在生產前知道這些育兒知識,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擔心,餵母奶的過程也會順利很多,所以這篇要跟新手媽媽分享這些非常重要的寶貴訊息, 先看看標題,內文在下方:
親餵母奶
【懷孕期】
產前按摩!
【生產後】
出生後體重會下降?
出生後前三天需要的量?
含奶姿勢練習?
頻繁親餵?
不要管數字?
大便時怎麼的知道也同時小便?
怎麼知道吃飽了?
吃飽放鬆 餓得時候四肢緊繃-拉拉小手?
最有效的發奶方法?
最有效的退奶方法?
純母奶寶寶需要補充Vit D
【滿月後】
神奇的五公斤?
學會躺餵可以輕鬆很多!
媽媽什麼時候可以睡過夜?
如何斷奶?
<內文開始>
【懷孕期】
- 產前按摩:很重要,懷孕期間尤其是中末期可以利用洗澡時按摩乳房,對於產後泌乳很有幫助。
【生產後】
- 出生後體重會下降:這非常重要,新生兒出生後體重下降10%以內是正常的,出生後因為體液流失等因素,寶寶的體重會先減少,然後再慢慢回復到出生時的體重。
根據以下文獻資料:95%奶瓶餵養寶寶可以在14.5天回復到出生時的體重,95%母乳哺育寶寶可以在18.7天回復到出生時的體重。
About 95 percent of bottle-fed babies will regain their birth weight by 14.5 days, and 95 percent of breastfed babies by 18.7 days, according to a study in the November 2003 issue of “Archives of Diseases in Children Fetal & Neonatal Edition.”
我聽過身邊不少例子,護士會以寶寶體重漸少、寶寶沒吃飽等理由,來問媽媽要不要給配方奶。 如果媽媽不清楚體重減輕是正常現象,就會因為過度擔心寶寶沒吃飽,而給了配方奶,進而影響接下來餵母奶的成功率。
- 出生後前三天需要的量:寶寶出生後第一天的胃只有彈珠般大小,所以第一天只需要5-7ml的奶量,第三天增加到乒乓球般大小約22-27,第十天約雞蛋大小60-81ml。(如最上方的圖)
通常產後72小時母奶會下來,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寶寶餓肚子,剛出生前幾天他們的胃容量是很小的。所以也常聽到寶寶出生時有帶便當這個說法,就是指新生兒出生後前幾天需要的奶量其實並不多,只要多做含奶姿勢練習,順利喝到初乳就是最珍貴的第一餐。
- 含奶姿勢練習:新生兒需要透過很多很多次的含奶練習才能順利吸奶,所以餵奶姿勢很重要,小訣竅就是媽媽跟寶寶『肚子對肚子』、向下輕拉寶寶下巴讓他盡量含住乳暈、正確吸奶時媽媽是不會痛也不會破皮的,如果會痛就表示姿勢錯誤了。文末有一篇我很推薦的餵奶文章連結,寫得很詳細可以參考她的方法。
- 頻繁親餵:產後第一時間讓媽媽與寶寶肌膚接觸,是很重要的!接下來頻繁的親餵也是幫助乳汁分泌的最好方法,藉由寶寶不斷吸吮,可以告訴大腦分泌更多乳汁,這比任何發奶方法都來得有效,如果乳汁遲遲不來,可以不要管時間,任何時候只要寶寶餓就抱過來吸奶,慢慢的寶寶會變熟練,乳汁也會更豐沛。
- 不要管數字:如果妳是像我這樣打算全親餵的全職媽媽,那就不要看數字,不要管寶寶喝了多少奶,因為親餵母奶是無法測量奶量的。
- 如何知道寶寶吃飽了:如果不測量奶量,那要如何知道寶寶吃飽了沒呢? 這個也很重要-「看尿布」,如果尿布重重沈沈的就是尿量正常,代表寶寶有喝到足夠的奶量!
新生兒第一天會換一片尿布,第二天兩片、第三天三片,第五天以後就是每天五~六片尿布,每一次都有重重沈沈的尿布就是有吃飽,但如果尿布很輕、尿液呈現深黃色就是沒吃飽喔!
其實不只是新生兒,即使到了現在快兩歲的階段,觀察尿布依舊很重要,如果小便的顏色很黃、味道很重就表示水分補充不足,水喝不夠相對大便也會變硬!
- 如何知道大便也同時小便:尿布濕的時候,用手揉捏會有一種揉捏濕黏土的感覺,如果寶寶大便,可以從尿布外層揉捏看看是否也有小便。通常新生兒可以記錄一下每天的餵奶次數、大小便次數,可以供新生兒檢查時給醫生或護士參考比較放心。
- 吃飽時放鬆 餓的時候四肢緊繃-拉拉小手:寶寶吃飽的時候,輕輕拉起他的手再放開,手會很自然的直接掉回床上,就代表寶寶吃飽了很放鬆。反之會哭鬧,輕拉雙手會呈現緊繃的狀態,這是個很不錯的辨別方法。
續集請參考這篇:全親餵母奶從追奶到斷奶經驗分享 (下)
【延伸文章】
0-1歲育兒經驗分享:
新手媽媽必備 新生兒用品清單(可列印) Newborn Supplies Checklist
1-3歲育兒經驗分享:
自製優格冰棒 -寶寶版 DIY Frozen Yogurt for Toddler
我們的 YouTube 頻道:

持續更新中,歡迎訂閱喔!